宿松縣情介紹(圖)
宿松縣位于安徽省西南部,北傍大別山余脈,南臨長江。全縣轄9鎮12鄉2街道213個村(社區),總面積2394平方公里,戶籍人口86.6萬,常住人口61.26萬。
宿松歷史悠久。于漢高祖后四年(公元前184年)設立松茲侯國,隋文帝開皇十八年(公元598年)改稱宿松縣并沿用至今,距今2200多年歷史。宿松文化底蘊深厚,是中國四大地方劇種之一黃梅戲的發源地,民間戲曲文南詞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;是中國詩歌之鄉,歷代帝王將相和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。境內擁有國家4A級景區石蓮洞森林公園、“南國小長城”白崖寨和3A級景區小孤山。
宿松資源豐富。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,山區、丘陵、湖泊、平原依次分布,有耕地120萬畝、山場73萬畝、可開采礦藏28種、可養水面84萬畝。是全國優質水產品基地縣,宜漁淡水面積居全國第二、全省第一,蟹、蝦、鱉、芡實等名優水產品久負盛名,其中“黃湖牌大閘蟹”遠銷港澳臺、日韓等地。境內已探明有開采價值的礦藏28種,其中磷礦石儲量占全省一半以上、優質石灰石儲量居全省前列。棉花年常產超過2.5萬噸,是國家優質棉基地和棉花生產百強縣。
宿松區位優越。地處皖鄂贛三省接合部和800里皖江之首,承東啟西,連南貫北。對外交通便捷,105國道、滬渝高速、合九鐵路、北沿江一級公路以及63公里長江黃金水道穿境而過,合安九高鐵建成通車,距合肥、南京、武漢、南昌等城市均在兩個小時車程以內,在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。
宿松潛力巨大。長三角一體化發展、長江經濟帶建設、中部地區崛起、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、安徽省直管體制改革試點縣等多重政策效應疊加釋放,左右逢源、左右逢“群”的比較優勢日益凸顯。
縣城新貌
責任編輯:江柏佐
